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政治學,提問修正 (02114153)

1.亞里斯多德所認同的統治者是否是一種對柏拉圖的看法的質疑?
  • 亞里斯多德的老師-柏拉圖,提出了城邦應由具有足夠的心靈條件及通過重重訓練的哲學家來治理,而哲學家在人生的過程中除了要避開誘惑、堅持意念之外,更要學習各種不同的知識、技能,用以追隨心目中的至善。
  • 亞里斯多德在文章中用女人及奴隸做了個比喻,說明其本性不同,因為上天創造女人不為求多功能,只為了繁衍後代,而當一事物只具有一種功能而非多功能時,這便是製造最好的工具。換言之,柏拉圖所提及的全人訓練的哲學家皇帝,看似是一個多功能的角色,那他會不會不符合亞里斯多德治理城邦的條件呢? 
  • 所以說,既然亞里斯多德對統治者角色特性的看法與柏拉圖不同,那這是否是對其的一種挑戰?這個挑戰在證明的是否是兩種不同的城邦未來方向?

2.城邦的發展是自然的,那發展的動力為何?
  • 人們追求自給自足,然後追求善,在追求共同的至善,在這環環相扣之中,每一層都形成了一個新的共同體(家庭、村莊、部落、城邦),但是什麼原因(動力)讓人們前進下一個形體?自給自足亦可是小群集即可滿足的,可見除了生理上自給自足這項動力之外,應該有其他塑造城邦的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