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當群氓成為思考家,君主還能夠愚民嗎?


《第十八章 論君主應當怎樣守信》提到:

        人們進行判斷,一般依靠眼睛更甚於依靠雙手,因為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你,但是很少人能夠接觸你;每一個人都看到你的外表是怎樣的,但很少人摸透你是怎樣一個人,而且這些少數人是不敢反對多數人的意見的,因為後者受到國家最高權威的保護。

        群氓總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結果所吸引,而這個世界裡盡是群氓。當多數人能夠站得住腳的時候,少數人是沒有活動的餘地的。

一、過去大眾媒體的管道單向,透過距離予以政權鞏固

     過去君主或許可以透過與人民間的距離感,藉此創造神格化,以鞏固自己的政權。就如同現今的政治人物在大眾媒體前,滿嘴的仁義道德,但是卻以法律為擋箭牌,讓自己的行為正當化。

二、現今網路發達,雙向的資訊獲得,人民或許學會思考

    現今網際網路發達的年代,溝通不是只有單向,少數人透過分享在網路間流傳,對於過去媒體的捏造與汙名化提出指控與校正,提供沉默的人群(中間選民)另一個思考的方向,使少數人聲音漸成為多數,並予以抵抗那些受國家最高權威保護的當權者的意見。

    當過去的群盲,不再只是被外表和事務結果所吸引時,漸漸成為思考者,加上在網路資訊上相對平等下,階級論是否還可適用?君主是否該改變策略─以道德為實,而非以道德為名來行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