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王制篇(02114157)

  • 教育的目的是將孩童變成一批訓練有素的狗嗎?
    哲學家國王,不稀罕一切使之榮耀的事,而會重視正義以及伴隨而來的光榮,再者透過重整和管理城邦,達成維護正義的目的。然而重整管理城邦的方法,是將父母與孩童隔離,消除孩子從父母得來的品性與習慣,輔以由統治者制定好的習俗和法律培養他們。

    行為學派大師華生曾言:「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和我可以用以培育他們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證隨機選出任何一個不問他的才能、傾向、本能和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把它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特殊人物,如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於乞丐、小偷。」,此人才培育方法,成效迅速,且能訓練出一批程度一致、專精於同方面的人才。

    然而這樣的方法,是否太過強調人才培育的目的性,是否偏向極權的統治方式,利用教育將孩童放入理想的框架中。像是北韓阿里郎表演,孩童整齊劃一的表演,就連一舉一動都設計得天衣無縫,但這便失去藝術本質上陶冶心靈的目的,缺乏偏好、活潑的培育方式,是否忽略孩童可能成就的多元性。

    強調目的性的孩童培育方式,是完整迅速的成就理想,還是扼殺孩童多元性的幫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